



时间:2025-07-28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以太坊主网拥堵问题一直被人吐槽,Gas费动不动就飙升。这时候Layer2就派上用场了,它们通过链下计算+链上验证的方式,让交易又快又便宜。最近几个月,Layer2赛道TVL(总锁定价值)涨了3倍,说明资金在加速入场。
这两个项目就像短跑比赛的前两名。根据Dune仪表盘数据,Arbitrum目前TVL占整个Layer2的45%,生态应用数量也最多,GMX、Curve这些大项目都在上面跑。但别急着跟风,它们的Gas费其实比主网低不了太多,特别是遇到NFT铸造高峰的时候。
OpTIMism这边走的是"超低Gas+空投文化"路线。他们的OP代币空投策略让早期用户赚翻了,今年Q2又发了一波,结果巨鲸账户直接提现300万美元的ETH。所以现在很多人在等下一个空投,但要小心FUD——官方已经警告过别过度投机。
zkSync和StarkNet主打零知识证明技术,理论上比Optimism那种欺诈证明更安全。zkSync 2.0上线后,马上接入了MetaMask和Balancer,但实测下来TPS(每秒交易数)还没突破1000,跟宣传的"万级"有点差距。StarkNet倒是把DeFi协议做得很扎实,不过开发者友好度不够,写智能合约得用专门的Cairo语言。
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项目代币都没发,所以市场炒作热情不高。但一旦启动空投,可能会像2020年的Uniswap那样掀起风暴。建议先去它们的测试网玩玩,说不定哪天就白赚了。
Coinbase搞的Base链最近势头很猛,直接接入自家交易所的流量池,用户量三个月翻了5倍。虽然技术上没太多创新,但靠合规牌照和机构合作吃饭。另一个是Linea,法国上市公司Consensys推出的,居然用以太坊主网地址就能登录,钱包迁移特别方便。
这两个项目的问题在于生态应用太少,现在都是靠交易所背书拉项目入驻。比如Base刚上线Uniswap V3分叉版本,但交易量只有主网的零头。长期看需要解决开发者激励问题。
很多人买Layer2项目只看TVL数据,其实这很危险。比如上周某个中型项目突然暴跌30%,因为某个巨鲸地址转走80%的流动性。建议关注三个指标:①周活跃地址数是否增长②桥接合约是否有审计漏洞③代币分配是否集中。
说白了,现在Layer2竞争就是生态战争。哪个项目能留住头部DeFi协议,同时吸引传统企业进来,才算真正站稳脚跟。短期看空投效应,长期还得拼技术落地能力。
以太坊Layer2龙头项目有哪些?各自特点是什么?
目前公认的龙头项目有zkSync、Arbitrum(ARB)、Optimism(OP)。
zkSync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,交易验证快且成本低。
Arbitrum主打安全性,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,生态应用较多。
Optimism注重开源生态,支持开发者快速部署项目。
为什么Arbitrum(ARB)被认为是Layer2的龙头?
Arbitrum的底层技术成熟,采用Optimistic Rollup方案,能大幅降低交易费用。
它通过子链Arbitrum One和Nova分流主网压力,性能稳定。
很多主流项目如Uniswap、GMX都部署在其生态,用户基础大。
Layer2技术发展对以太坊生态有什么影响?
Layer2解决以太坊拥堵问题,让交易速度更快,手续费更低。
开发者能在此基础上搭建更多应用,比如DeFi、游戏等。
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项目,整个以太坊生态会更活跃。
话说回来,现在用Layer2的用户已经能感受到明显体验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