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8-22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最近总有人问我以太坊的发行量是多少。说白了,这问题比想象复杂。你看,比特币有2100万上限。以太坊没有硬顶限制。理论总量是无限的。
截止2025年8月最新数据。实际流通量大约1.28亿枚。这数字每天都在变。跟比特币固定上限完全不同。
我踩过坑。早几年我也以为ETH有固定总量。结果被FUD误导了。以太坊基金会早就说了。没有总量封顶计划。但实际流通量受多重因素影响。
有趣的是。虽然理论上无限发。但因为销毁机制。ETH可能越用越少。今年平均每天销毁1500-3000枚。而新增只有约1300枚。说白了就是净减少。
2022年前。ETH靠矿工挖矿发行。每天新增1.3万枚。那时候是真·印钞机。矿工们显卡都快挖冒烟了。
2022年"合并"后彻底变了。转成PoS质押机制。新币发放暴跌78%。年发行量从1800万降到45-60万。巨鲸们也得乖乖质押才能赚收益。
更关键的是EIP-1559。这玩意儿2021年上线。把Gas费分成两部分。一部分给验证者。一部分直接烧掉。相当于央行印钞票当场粉碎。刺激吧?
举个例子。你转账花0.01ETH。可能0.003ETH直接进火炉。这操作让ETH有了通缩潜力。跟以前纯通胀完全不同。
令人惊讶的是。2025年ETH可能真的在变少。链上数据显示。今年平均每天销毁1500-3000枚。新增只有1300枚左右。
以3月数据为例。当月销毁5.2万枚。新增质押奖励4.8万枚。净销毁0.4万枚。年化通缩率约0.2%-0.5%。说白了就是总量悄悄下降。
但这玩意儿不稳定。网络一堵。gas war爆发。销毁量就上去了。反之熊市没人交易。销毁量立马暴跌。所以别轻信"ETH通缩"的简单说法。
在我看来。纠结通缩通胀不如关注实际使用。ETH不只是货币。更是生态燃料。DeFi、NFT都得靠它运转。这才是核心价值。
今年机构疯狂囤ETH。数据显示。机构持有量已达总供应量8.3%。比4月翻了一倍。BitMine这种公司直接喊话要囤全球5%的ETH。
更关键的是质押。现在约30%的ETH被锁在信标链里。相当于3600万枚不能动。加上机构ETF和企业储备。实际流通量比1.28亿少多了。
有意思的是。ETF还能质押。贝莱德最近申请了质押ETF。让用户既能赚币价上涨。又能拿4%-6%的年化收益。这招太狠了。
所以别看总量1.28亿。真正能流通的少得多。难怪价格能冲上4500美元。市场就这么现实。
说实话。纠结"总量多少"不如关注实操指标。我建议盯紧三个数据。
第一。Etherscan上的实时燃烧仪表盘。每天早8点更新。看销毁量变化。
第二。质押池的年化收益率。现在4.8%。低于5%可能引发抛售。
第三。机构持仓动向。机构一增持。价格准有戏。
别信那些"总量固定"的鬼话。也别被"无限增发"的FUD吓到。关键看净变化。现在ETH处于微妙平衡。销毁和新增差不多。但机构需求在涨。
最后提醒。Gas费波动太大。有时候便宜得离谱。有时候贵到rekt。这才是你该操心的事。总量数据。看看就行。别当真。炒币七分看筹码分布。三分看技术。剩下九十分全看跑得比庄家快不快!
以太坊的发行量是多少?
以太坊没有固定上限。截至2023年底约1.2亿枚。最初众筹时发了1.16亿。后来通过挖矿继续增发。2022年改用权益证明后变了。现在每年新增很少。你看和比特币很不同。比特币上限是2100万。以太坊更注重实用性。所以设计思路不一样。
以太坊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有什么区别?
比特币总量固定不变。上限2100万个。每四年减半一次。最终停止新币发行。
以太坊没有硬上限。最初每年约1800万。2022年转向权益证明。现在发行速度大降。你看设计理念不同。比特币像价值存储。以太坊支持智能合约。需要更灵活机制。话说回来两者定位不同。
为什么以太坊不设总供应上限?
其实呢这是有意设计。以太坊不只是货币。它还是应用平台。运行需要支付费用。新币激励网络维护。话说回来安全很重要。但通胀太高也不行。2022年升级后改善。现在通胀率低多了。说白了要找平衡点。早期发行多为了发展。现在机制更合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