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4-18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当地时间2025年4月17日,美国股市经历了一场历史性暴跌,据彭博社初步统计,当日三大股指市值合计蒸发约4.7万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),这一数据被部分媒体误传为“47万亿”,引发舆论热议。标普500指数单日跌幅达8.2%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重挫10.5%,科技股与工业板块成为重灾区。
此次暴跌的直接诱因是白宫当天凌晨公布的《2025战略商品关税调整方案》。该政策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半导体设备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矿产加征25%关税,同时将原有对欧盟的钢铁关税从10%提升至30%。分析指出,这一举措不仅冲击跨国企业供应链,更暴露了美国政府在通胀压力与制造业回流间的政策撕裂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斯拉股价当日暴跌18%,CEO马斯克在推特上罕见批评政策“短视”,直言柏林工厂将面临成本上涨困境。这种企业领袖与政府的公开对立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。
需要澄清的是,所谓“47万亿”系媒体计算口径差异所致。若以美元计,当日蒸发市值约4.7万亿;若按人民币实时汇率(1:7.2)换算,则接近34万亿。但无论哪种表述,此次跌幅已超过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的单日跌幅,成为美股史上第三大单日跌幅。
散户投资者的反应尤为剧烈。美国在线券商Robinhood数据显示,当日交易量激增300%,大量年轻投资者因账户资产缩水而涌入论坛发泄情绪:“我的大学基金一夜回到解放前!”
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赛斯·卡彭特指出:“关税政策的连锁效应远超预期。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可能裁员或转移生产,这将对美国就业市场形成二次打击。”他预测,若关税持续半年以上,美国GDP增速可能从预期的2.1%降至0.5%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暴跌并非孤立事件。此前美联储连续12次加息已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飙升,叠加地缘政治紧张,市场对经济“硬着陆”的担忧持续累积。高盛策略团队警告:“投资者正在为一场更持久的熊市做准备。”
当前市场焦点转向白宫政策的后续动作。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已表态将推动立法限制总统关税权力,而共和党则指责拜登“亲手摧毁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”。若国会能在6月前通过相关法案,市场情绪或迎来修复窗口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,金融顾问普遍建议“保持冷静”:“在高波动环境中,盲目追涨杀跌只会扩大损失。建议关注现金流稳健、海外业务占比低的防御性板块。”
此次暴跌再次证明,关税战不仅是经济博弈,更是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严峻考验。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·波森所言:“当贸易壁垒取代自由贸易时,受伤的不仅是企业,更是每个家庭的餐桌。”未来数月,政策制定者与市场的博弈,或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全球经济规则。
(本文数据来源:彭博社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实时数据、高盛2025年Q2市场展望报告)
中国对美实施“对等关税”反制措施后,市场担忧贸易摩擦升级将冲击企业盈利和全球供应链。科技、消费类美股因依赖中美市场,股价遭抛售。例如,苹果、微软等“七巨头”两天内蒸发1.8万亿美元(约合13万亿人民币),直接拖累标普500指数暴跌5.97%,纳指跌入技术性熊市。关税壁垒引发的不确定性,迫使投资者大规模撤离高估值科技股,形成踩踏效应。
科技行业成为重灾区: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、特斯拉、Meta、英伟达、谷歌等企业因中美市场高度关联,市值合计蒸发超13万亿人民币。此外,金融板块因标普全球等机构下调美国金融机构评级,加剧市场恐慌。能源与制造业也受波及,投资者担忧关税推高原材料成本,导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全线下跌,两天累计跌幅超10%。
此次暴跌暴露全球经济高度脆弱性。美股蒸发6.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2.8%,叠加金融机构评级下调、通胀压力等因素,市场对经济“硬着陆”的预期升温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之一,关税冲突可能抑制全球需求,拖累跨国企业利润。若中美未能缓和贸易摩擦,企业投资和消费者信心或持续下滑,进一步加剧衰退风险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
电话:13918309914
QQ:1967830372
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