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4-27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近期提出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管理公司托管范围的监管方案,要求对冲基金、养老基金等机构必须通过“合格托管人”管理客户持有的数字资产。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对加密行业的监管进一步收紧,却也引发加密投资机构与监管机构间的激烈博弈。
作为加密行业头部风投机构,a16z在致SEC的公开信中直言反对当前提案。其认为,若强制要求投资顾问将加密资产交由第三方托管,将直接导致机构回避加密货币质押等高收益场景,“这与投资机构的信托责任相悖,可能使客户错失合法且潜在高回报的投资机会”。该机构建议在特定条件下允许注册投资顾问(RIA)自托管证券型代币,并明确其合法性。
SEC专员特别指出,当前加密资产在破产程序中面临特殊风险——若交易平台破产,客户资产可能被视作平台财产而非个人资产,且不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或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(SIPC)的保障。“这种制度性漏洞正在威胁加密市场稳定,甚至可能波及传统金融系统”,专员的警告凸显了监管扩围的紧迫性。
目前争议焦点集中在“托管规则”执行尺度:
- SEC强调需通过第三方托管确保资产安全性,防止挪用风险
- 行业则担忧过度监管将扼杀创新,加剧资本流向监管更宽松的司法管辖区
分析人士指出,这场博弈实则是传统金融逻辑与区块链技术特性的碰撞。例如,加密货币质押需要私钥长期持有,而传统托管模式难以适配这一特性。
1. 规则细化进程:SEC拟议方案尚处征求意见阶段,最终版本或包含分级托管制度
2. 技术适配探索:机构正在研发符合监管要求的混合托管方案,如“冷热钱包分层管理”
3. 国际监管联动:欧盟MiCA法规已对加密资产托管作出规定,跨境监管协同可能加速
小编建议:当监管之手伸向加密世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如何在保护投资者与维护创新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,这不仅是SEC面临的挑战,更是全球数字资产监管的共同课题。随着2025年加密合规大限渐近,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或将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。
(本文数据来源:SEC公开文件、a16z监管建议书、美国金融业监管局风险报告)
< strong>SEC专员呼吁扩大加密资产托管范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?< /strong>
SEC专员Mark T.Uyeda提议将加密资产托管纳入更严格的监管框架,要求投资顾问必须通过合格托管人管理客户资产,包括加密货币。他建议允许州特许信托公司作为合格托管人,以填补当前联邦监管空白,同时要求托管机构具备安全存储数字资产的能力,例如使用硬件钱包或多重签名技术。这一政策将迫使对冲基金、养老基金等机构将加密资产转移至合规托管方,而非自行保管。
< strong>扩大托管规则对加密行业和资产管理公司有何影响?< /strong>
对加密行业:新规将大幅提高合规门槛,加密平台需证明自身符合SEC托管标准,否则可能失去机构客户。例如,自托管加密资产的公司可能面临违规风险,导致资金撤离。
对资管机构:注册投资顾问(RIA)若继续使用非合规托管,可能违反受托义务,面临法律风险。但a16z等机构认为这限制了投资者获取加密收益的途径,呼吁允许特定条件下自托管证券型代币,以平衡风险与创新。
< strong>监管争议焦点与潜在解决方案是什么?< /strong>
争议核心在于SEC的严格托管要求是否过度限制了加密资产应用。支持方认为这能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,避免私钥被盗等风险;反对者(如a16z)则认为现行规则“前后矛盾”,剥夺了投资者合法收益权。
潜在解决方案包括:
1. 分类监管:将加密资产按证券型/非证券型区分,允许RIA在特定条件下自托管证券型代币(参考文档3);
2. 扩大合格托管人范围:认可州特许信托公司资质(如纽约州的有限目的信托牌照),补充联邦监管覆盖不足;
3. 技术合规标准:明确硬件钱包、冷存储等技术符合托管要求,而非一刀切禁止自管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
电话:13918309914
QQ:1967830372
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