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5-12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近期有投资者关注“USTC币是否每天都在销毁”的问题,结合多方信息来看,目前并未存在持续性的每日销毁机制,但协议层面的定向销毁确实在特定节点频繁发生。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梳理:
根据多特软件资讯披露,2023年7月6日凌晨发生过一次标志性销毁事件,约4.39亿枚USTC通过协议指令被永久移除流通市场。这种“一次性大规模销毁”直接导致USTC流通总量从13.8亿美元规模锐减至约98亿枚,成为当时价格波动的重要诱因。这种销毁模式更类似于项目方设定的阶段性调节机制,而非常态化操作。
新浪报道指出,随着LUNC总量5%的销毁完成,原项目方已宣布彻底退出运营,转为社区自治模式。这种转型使USTC成为典型的“CTO(CommUnity Token Only)概念”标的,未来销毁决策权完全交由社区治理投票决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模式在BN链上尚属首例,既可能激发社区活力,也存在治理效率风险。
币圈子数据显示,销毁事件往往伴随市场异动:例如币安第16批销毁LUNC时,单日交易量激增触发近40亿枚销毁量,同期USTC出现单月346%的暴涨。这种正相关性源于双重机制:
1. 永续合约刺激:币安新增USTC永续合约后,投机资金放大了市场波动;
2. 供需失衡预期:投资者押注销毁导致的通缩效应,提前布局推高币价。
链文库资料显示,USTC作为稳定币的核心目标仍是实现价格与美元的重新挂钩。但当前社区主导模式下存在两大挑战:
- 技术难题:如何通过算法调节维持价格稳定,需克服Terra生态崩溃的历史遗留问题;
- 治理风险:完全去中心化的决策机制可能面临效率低下,甚至关键提案被少数巨鲸操控的风险。
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链上销毁地址变动,同时留意社区治理投票进展。在未建立稳定挂钩机制前,USTC仍属于高波动性资产,需谨慎评估风险承受能力。
问题1:USTC的销毁机制是如何运作的?
USTC通过算法调整供应量维持与美元的挂钩。当币价低于1美元时,系统通过销毁流通中的USTC减少市场供应;高于1美元时则允许用户铸造新代币以增加供应。例如,2023年7月6日单次销毁4.39亿枚USTC,流通量降至约98亿枚,这一机制直接推动了USTC短期价格反弹(参考文档4)。
问题2:销毁对USTC价格有何影响?
销毁行为通常短期提振价格。例如,2023年币安销毁近40亿LUNC后,LUNC价格跳涨26%,USTC销毁同样可能通过减少流通量推升价值。但长期需结合市场信心——Terra生态崩溃后UST脱钩的阴影仍存,需依赖项目方的重新挂钩计划及社区支持。
取决于三方面:
1. 销毁力度:若持续销毁(如文档1提到的13.8亿美元USTC被销毁),可能稳定价格;
2. 生态恢复:Terra社区接管后能否重建应用场景(文档2提到的“CTO概念”需验证);
3. 市场环境:加密市场整体走势及投资者对稳定币信任度(如文档3所述,USTC需证明自身与美元的长期锚定能力)。
目前USTC已通过销毁实现单月346%暴涨,但需警惕高波动性风险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
电话:13918309914
QQ:1967830372
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