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5-19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近期关于虚拟货币的法律界定引发广泛讨论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(2021年9月15日实施)及山东省高院最新司法解释,结合多部门权威回应,现行政策框架下个人持有虚拟货币并不直接构成违法,但存在三大核心限制:
一、法律属性明确: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
依据《通知》第一条规定,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,不得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。这意味着个人持有比特币、以太坊等资产虽不触犯刑法,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其货币属性权益。
二、交易行为面临双重限制
1. 金融活动全面禁止:任何机构不得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虚拟货币间交易、中央对手方买卖等业务(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年重申)
2. 支付场景严格管控:2024年央行营业管理部通报显示,北京地区已有8家商户因接受虚拟货币支付被处50-200万元罚款
三、个人交易的灰色地带风险
山东省高院2024年司法判例显示,个人间偶发的、非营利性的虚拟货币转让行为尚未被认定为违法行为,但需注意:
- 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可能触犯《网络安全法》第27条(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等程序、工具)
- 涉及洗钱、逃税等行为将触发《刑法》第191条(洗钱罪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)
- 2023年浙江某案例中,个人OTC交易因涉及跨境资金异常流动被认定为行政违法
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24年9月提示:虚拟货币相关投资存在"四无"风险——无准入门槛、无交易保障、无风险提示、无维权渠道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虚拟货币诈骗案涉案金额达87亿元,超60%受害者涉及个人场外交易。
(注:本文基于2025年5月前生效的法律法规综合研判,具体个案处理需咨询专业法律人士)
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延伸出的3个相关问题及解答:
个人买卖虚拟币在中国是否合法?
根据中国现行法规,个人买卖虚拟币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。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。若通过OTC场外交易或平台交易,虽未直接定性为刑事犯罪,但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且可能面临资金冻结、行政处罚等风险。
购买虚拟币的资金流转是否涉及违法风险?
使用微信、支付宝或银行卡等支付工具进行虚拟币交易,可能因涉嫌“洗钱”“非法结算”被金融机构监测并上报。此外,若资金用于非法项目或诈骗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中关于电信诈骗、非法经营罪等相关条款。因此,资金流转方式需格外谨慎,但主要风险仍来自虚拟币交易本身的非合法性。
如果个人仅持有虚拟币不交易,是否违法?
目前中国法律未明确禁止个人持有虚拟币,但强调“任何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均属非法”。单纯持有不涉及交易或兑换,暂不直接违法,但需注意:
1. 若持有后参与买卖或兑换,即触犯相关规定;
2. 持有虚拟币若涉及代币融资(如ico)或非法集资,则可能被追责。
小编建议
个人买卖虚拟币在中国属于非合法行为,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且可能引发资金风险。建议严格遵守监管政策,避免参与相关活动。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节,可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或最高人民法院官方文件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
电话:13918309914
QQ:1967830372
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