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5-19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,个人或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机构发行虚拟货币,已构成非法金融活动。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规定,任何主体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、虚拟货币衍生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。
从司法实践来看,未经许可的虚拟货币发行行为可能触犯多项刑法罪名:
1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(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)
2. 集资诈骗罪(涉案金额特别巨大者可判无期徒刑)
3. 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(若存在层级返利模式)
4. 非法经营罪(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行为)
2022年浙江某地法院审理的"链商币"案中,主犯因发行虚拟货币非法募集资金2.3亿元,最终以集资诈骗罪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,典型案例警示作用显著。
对于确有发行数字代币需求的企业,需注意:
1. 必须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的行政许可
2. 遵循《证券法》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严格规定
3. 接受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主体、信息披露的全面监管
4. 通过持牌交易所进行合规交易
值得注意的是,我国数字人民币(DC/EP)由央行依法发行,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私人虚拟货币存在本质区别。市场主体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时,应严格区分法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。
自己发行虚拟币在中国是否违法?
根据中国法律,未经许可发行虚拟货币属于违法行为。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明确指出,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非法集资、发行代币 fundraising 活动。在中国境内发行、销售虚拟货币(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)均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,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或集资诈骗罪。
发行虚拟币可能触犯哪些具体法律?
1. 《刑法》第174条: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罪。
2. 《刑法》第225条: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虚拟货币,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。
3. 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:明确将代币发行(ico)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,要求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活动。
如果已发行虚拟币,如何避免法律风险?
1. 立即停止发行与交易:根据中国监管要求,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,需终止活动。
2. 配合监管调查:若被发现,需主动提供资金流向、用户数据等信息,减少法律后果。
3. 转向合规领域: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、数据存证等非货币领域的应用,避开虚拟货币直接发行。
(注:以上内容基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、央行等官方文件整理,确保信息可靠性。)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我们删除。(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)
电话:13918309914
QQ:1967830372
邮箱:rjfa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