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7-07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国际清算银行(BIS)近期连续发声,称稳定币可能成为金融体系的“定时炸弹”。说白了,就是那些宣称和美元1:1挂钩的加密货币,比如USDT、USDC这些,可能存在无法兑付的风险。
其实呢,这已经不是BIS第一次敲警钟了。早在2021年他们就警告过,稳定币的底层资产“像雾里看花”。举个例子,Tether曾被质疑用商业票据代替现金作为储备,结果导致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性抛售。
很多人觉得稳定币=法币数字化,但现实远没这么简单。比如某交易所的USDT提现卡顿,用户立刻就会陷入焦虑。更夸张的是,去年某稳定币项目因为技术漏洞,直接让持币者资产蒸发40%——说好的“稳定”呢?
BIS指出的核心问题在于:95%的稳定币储备资产集中在现金、商业票据和国债。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这些资产的流动性根本扛不住大规模挤兑。就像银行挤兑一样,前10%的人能提现,后面的人可能就“rekt”了。
你以为买了USDC就安全了?别高兴太早。目前全球对稳定币的监管几乎处于“灰色地带”。比如美国各州要求不同,有些地方连基础审计都做不到位。BIS报告里提到一个数据:超过70%的稳定币发行方拒绝提供完整审计报告。
更危险的是“算法稳定币”这类项目。它们靠智能合约维持锚定,但极端行情下容易触发死亡螺旋。去年有个项目就因为价格脱锚,48小时内市值归零,几千人血本无归。这哪里是稳定币,分明是定时炸弹啊!
如果你现在钱包里还有大量稳定币,先别慌。但记住三条铁律:
1. 不要把超过20%的资产押在稳定币上
2. 随时关注发行方的储备报告(虽然大部分都看不懂)
3. 优先选择头部平台发行的稳定币
话说回来,如果实在担心风险,不如用稳定币做短期避险。比如市场暴跌时换成USDT,等行情企稳再操作。但别长期当存款放着,那点利息根本跑不赢通胀。
各国央行已经动手了。中国数字人民币正在加速试点,欧盟也在推自己的数字欧元计划。说白了,中央银行要亲自下场做“稳定币”。这意味着传统稳定币的生存空间会被大幅挤压。
BIS的警告看似危言耸听,但看看最近几年的暴雷事件就知道,这个市场确实需要更严格的监管。毕竟谁也不想哪天醒来,自己持有的“稳定币”突然变成“归零币”吧?
所以啊,投资稳定币之前,先搞清楚它背后的资产是什么,发行方信誉如何。记住一句话:任何号称“绝对稳定”的资产,都是在玩火。
BIS警告稳定币存在三方面问题:一是可能削弱国家货币主权,因用户可能转向稳定币替代法定货币;二是透明度不足,部分稳定币抵押物不明确,容易引发信任危机;三是跨境流通难监管,资金流向难以追踪,易滋生洗钱或非法交易。
稳定币若发生挤兑或抵押资产贬值,可能引发全球连锁反应。比如2022年TerraUSD崩盘时,抵押资产被大量抛售,冲击市场信心。新兴市场因金融体系较脆弱,更容易受此类事件波及,导致汇率波动或资本外流。
BIS呼吁各国加快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研发,用可控的数字货币替代不稳定币。同时需完善监管框架,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定期公开抵押物详情,并建立跨境协作机制,防止资金违规流动。多国已开始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试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