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7-11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刚查了Etherscan链上数据,确实有33,582枚ETH在12小时内完成跨钱包转移。按当前ETH价格算,这次操作涉及资金超过8000万美元。有趣的是,这些资金主要从Bitfinex和OKX两大交易所提走。
这波操作让我想起2022年LUNA崩盘前的异动。不过对比历史数据发现,这次转账gas费明显偏低,说明不是紧急出货。倒是多个巨鲸地址在Coinbase集中挂出大额卖单,看来是早有预谋。
通常这种级别的机构抛售,ETH价格至少要回调5%以上。但实际走势令人意外——价格在短暂下探后反而拉升2%。更奇怪的是,DeFi市场流动性反而增强,Uniswap的ETH池资金净流入突破3亿美元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季的"死亡交叉"行情,当时也出现过类似背离。后来发现是做市商在调整仓位。这次会不会是传统机构在为衍生品交割做准备?毕竟距离季度期权结算只剩48小时。
放大看1小时K线图,能发现几个关键细节:第一,主力资金选择在亚洲交易时段集中出货;第二,每次跌破3200美元关口都有神秘买单托盘;第三,CME期货溢价率突然扩大到4.7%。
这些迹象指向典型的"震仓洗盘"手法。老玩家都记得,去年11月某对冲基金就用过类似操作,在BitStamp制造恐慌后反向收割。现在链上大额转账笔数反而下降12%,说明恐慌性抛售并未蔓延。
遇到这种情况,盲目抄底绝对要不得。建议分三步走:先检查持仓项目的资产负债表,再核对质押平台的储备证明,最后关注链上清算率是否突破1%警戒线。说白了,与其盯着巨鲸动作,不如紧盯系统性风险指标。
有个实用小技巧:把ETH持仓分成三份,一份做波段T+0,一份长期锁仓,剩下换成稳定币观察。这种配置既不会错过反弹,又能规避极端风险。毕竟我们普通投资者最缺的不是本金,而是持仓心态。
风险预警:据最新监测,某巨鲸地址刚将5000枚ETH转入Deribit,可能预示新一轮交割战即将打响。建议持币用户检查钱包是否开启双重验证,避免因系统性风险被意外清算。
巨鲸卖出33582枚ETH是市场正常操作吗?
其实呢,这种大额交易在加密市场很常见。比如之前有机构通过Wintermute OTC买卖3万枚ETH赚了2373万美元。巨鲸操作往往基于资金需求或市场预判,不能直接说明行情会涨跌。
这类大额交易通常怎么完成的?
大部分会通过OTC(场外交易)分批操作。像某巨鲸之前用5490万USDC买进3万枚ETH,1小时后又转回交易所。这种隐蔽操作能避免冲击市场,类似传统金融的大宗交易模式。
卖出ETH会影响市场价格吗?
短期可能造成抛压,但要看市场承接能力。比如某机构卖出1.1万枚ETH时均价3083美元,盈利240万美元。当时行情没出现剧烈波动,说明主力资金在平衡买卖节奏。长期还是得看基本面,像质押率变化和技术升级才是关键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