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8-05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我刚看到有人问京东蚂蚁退出稳定币牌照的事。说实话,我第一反应是"啥情况?"赶紧查了一下。
查了最新消息发现,这事儿有点偏差。京东和蚂蚁确实没有退出,但中国对稳定币的监管确实越来越严了。
稳定币牌照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。中国根本没发过稳定币牌照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领导早就说过,中国不承认任何私人稳定币。
我翻了最近的监管文件。2023年底的《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》明确说了,支付机构不能发行代币。蚂蚁的支付宝、京东的支付业务都在这个范围里。
所以准确说,不是巨头"退出",而是压根没进去过。中国对私人稳定币一直持否定态度。
我做了7年区块链分析,这点很明确。中国对稳定币的态度一直很坚决。
央行数字人民币已经上线了。DCEP就是国家版的稳定币。私人企业再搞USDT那种稳定币,等于跟央行抢饭碗。
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。说白了,稳定币在中国就是个禁区。蚂蚁京东这些公司比谁都清楚红线在哪。
你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都是基于银行账户体系的。它们不敢碰稳定币,因为会直接违反《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》。
有意思的是,境外市场完全不同。美国Coinbase刚拿到纽约比特币信托牌照。中美监管思路完全相反。
很多粉丝问我,这对我炒币有啥影响?说实话,影响不大。
国内用户主要用交易所。Binance、OKX这些平台的USDT交易照常。但要注意,不能用支付宝直接买USDT了。
我踩过坑。去年有个粉丝用支付宝转账买USDT,结果被银行冻结了。所以千万别用国内支付工具买卖稳定币。
钱包安全才是关键。我建议普通用户:
- 交易所资产别放太多
- 冷钱包要备份好助记词
- KYC信息要真实
我之前冷钱包操作失误,差点把资产弄丢。所以再强调一遍,安全措施不能省。
我看了不少行业报告。中国对私人稳定币的态度不会变。数字人民币要推广,不可能允许私人稳定币存在。
国外倒是热闹。Visa开始用USDC结算,Circle的市值都快50亿了。但这是他们的路,走不通。
我朋友在新加坡做稳定币合规,说那边政策宽松。但对中国企业来说,出海搞稳定币风险也大。
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。蚂蚁的区块链部门现在专注供应链金融,不做稳定币。京东数科也是类似策略。
所以我的判断是,国内巨头会继续在监管框架内玩。稳定币这块,还是留给海外玩家吧。
说了这么多,给点实在的建议。
第一,别信什么"国内稳定币牌照"的鬼话。现在还有人骗粉丝说能代办牌照,纯属FUD。
第二,买币走正规交易所。Gate.io、OKX这些平台KYC严格,反而安全。
第三,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。我见过太多人all in一个币种,最后rekt。
最后提醒一句。区块链投资有风险,这话不是白说的。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规则,钱包被清空。
话说回来,监管严点未必是坏事。至少能筛掉那些想割韭菜的项目。咱们散户反而 safer。
记住我的话:合规是王道,安全第一位。别总想着赚快钱,保住本金才是真本事。
京东和蚂蚁真的退出稳定币牌照申请了吗?
其实呢,情况正好相反。
京东和蚂蚁不仅没退出,还在积极推进。
蚂蚁国际明确表示,欢迎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通过。
他们计划在8月1日法案生效后尽快提交申请。
京东币链科技已进入香港金管局沙盒测试第二阶段。
话说回来,最近市场上有些误导信息。
京东CEO刘鹏特别提醒,京东稳定币尚未正式发行。
任何声称能购买京东稳定币的说法都是假的。
所以大家别被错误消息带偏了节奏。
目前京东和蚂蚁在稳定币领域的最新进展是什么?
蚂蚁国际正计划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牌照。
他们还打算在卢森堡寻求相关许可。
蚂蚁想把AI、区块链和稳定币技术大规模应用。
京东稳定币JD-HKD已进入沙盒测试阶段。
测试场景包括跨境支付、投资交易和零售支付。
京东希望未来能让稳定币成为全球支付选项。
你看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8月1日才正式生效。
所以现在各大公司都在准备申请材料。
民生证券认为,蚂蚁和京东有望拿到首批牌照。
为什么大厂纷纷布局稳定币,它们看中了什么机会?
说白了,稳定币能解决跨境支付的大问题。
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,速度慢。
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,稳定币效率高100倍。
成本能降低10倍以上,这对企业很吸引人。
京东刘强东说,用稳定币跨境支付成本降90%。
支付速度能提升到10秒之内,相当快。
大厂看中的是全球支付市场的新机会。
蚂蚁、京东都想成为跨境支付的主导者。
稳定币还能让企业沉淀资金,产生额外收益。
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厂,像小米、亚马逊都在布局。
这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支付市场的重新洗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