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时间:2025-08-22 关注公众号 来源:网络
股市里老提"量化"。新手一听就觉得高大上。其实说白了就是用电脑程序自动炒股。
量化交易就是靠数学模型做买卖决定。不是靠人拍脑袋。电脑分析大量历史数据。找规律然后自动下单。
我刚入行时也懵。以为得是数学天才才能玩。后来发现没那么玄乎。就是把投资经验变成代码。让机器代替人执行。
举个例子。有人喜欢看MACD金叉死叉。量化就是把这个规则写成程序。金叉出现自动买。死叉出现自动卖。全程不用人盯盘。
很多人以为量化是近年才有的。其实呢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。
真正火起来是2000年后。计算机性能上来了。数据也多了。量化策略才大规模应用。
华尔街那些大机构玩量化几十年了。像文艺复兴科技公司。靠量化赚得盆满钵满。
国内股市量化起步晚点。但发展特别快。现在头部私募起码七成用量化策略。连散户也开始接触量化工具。
有趣的是。虽然加密货币市场更年轻。但量化交易普及速度比股市还猛。可能是币圈波动大。更适合程序化操作。
第一。人容易犯情绪错误。看到暴跌就想割肉。量化完全规避这个。严格执行策略。
第二。电脑反应比人快多了。捕捉微小价格差异。人眼都看不清的机会。程序能抓住。
第三。能同时监控上百只股票。人盯三五只就眼花了。量化可以全市场扫描。
不过呢也有坑。市场突变时。模型可能失灵。就像去年美股暴跌。很多量化基金rekt了。
量化不是印钞机。得不断优化策略。市场变了模型也得跟着变。否则就是给巨鲸送钱。
很多人问。小资金能不能做量化。我的答案是能。但别想太多。
现在有不少量化平台。像聚宽、米筐。提供免费工具。写简单策略不难。
但千万别信那些"稳赚不赔"的量化课程。韭菜割得可狠了。真正的量化团队都藏着掖着。
我见过太多人。花几万买个策略。结果回测完美实盘就崩。为啥?过度拟合啊兄弟。
量化最怕回测看起来牛。实盘就拉垮。这叫过拟合。数据用太多。把噪音当规律了。
普通投资者更适合用量化思维。而不是真搞量化交易。比如制定明确买卖规则。严格执行。别乱改。
量化交易占比越来越高。美股据说超六成交易量是量化驱动的。A股比例低点但也在涨。
有个担心。量化策略太相似。容易造成gas war。就是大家都同时买卖。加剧市场波动。
去年中概股暴跌。就有观点说量化基金集体平仓。导致踩踏。这叫FUD放大效应。
但话说回来。量化也让市场更有效。价格发现更快。套利机会少了。对长期投资者其实是好事。
作为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手。我觉得量化是趋势。挡不住。关键是怎么用。
普通散户与其焦虑。不如学点量化思维。管住手。按规则交易。比啥都强。
最后提醒。量化不是魔法。市场永远有风险。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。这是老生常谈但永不过时。
你看我写文章时。就坚持三条铁律。止损、分散、不重仓。量化再牛也得守基本规矩。不然迟早被市场教育。
股市说的量化,简单讲就是用电脑程序代替人做买卖决策。它靠数学模型和历史数据。不凭感觉和经验。这样能避免情绪干扰。让投资更理性科学。
量化交易和传统投资方式有什么区别?
量化交易完全由电脑执行。传统投资靠人分析判断。量化不受情绪影响。人容易被贪婪恐惧左右。量化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。人看数据有限且慢。量化策略可以反复测试验证。传统方法很难精确评估效果。所以量化更客观系统化。你看现在很多大基金都用这方法。
量化投资在股市中怎么实际操作?
量化先收集大量历史数据。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分析。接着测试模型是否有效。通过后自动执行买卖操作。主要分三类策略。股票择时预测市场走势。风险对冲分散投资风险。套利捕捉不同市场价差。话说回来美国70%以上交易都是量化做的。国内这几年也在快速增长。需要编程技术支撑。
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量化投资?
普通人主要买量化基金。这类基金分三种类型。指数增强型追求跑赢大盘。对冲型降低市场波动风险。主动管理型争取更高收益。选基金要看经理背景。最好有数学金融工程经验。基金规模不能太小。太小有清盘风险。也不能太大影响操作。其实呢量化投资门槛在降低。但还是要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。